2017-03-30 来源:CHAT资讯
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导向,还是首批127个特色小镇的鼓舞作用,亦或是四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宏大目标,都在昭告这个新鲜市场的巨大可能性。特色小镇,正在迎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“风口”,CHAT资讯也将在近期持续关注和解读特色小镇在中国的发展和方向。
今天的故事虽然没有太多的理论分享,但是在建筑特色小镇的同时,特色小镇一定也是一个生态小镇。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被美国、日本、新西兰等国家也加以借鉴的绿色社区模式,对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有何启示。
蔬菜是种到哪里的?答案自然是种到菜地里,再不济也要种到自己家的小院子里。可是,在英国的德托拜丁小镇,蔬菜却种到了大街上。不仅公路边是蔬菜,警察局是蔬菜,连陵园的入口处也是一片葱茏的蔬菜。
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叫潘牧的老太太。潘牧今年65五岁,在德托拜丁小镇上生活了一辈子。这几年她被一个非常苦恼的事情纠结着,那就是现在的人们沉浸在网络和手机的世界里,他们愿意花大把的时间、大把的流量去关心网友,却从不关心自己身边的社区。人们仿佛已经中了虚拟世界的毒,忘了身边还有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。小镇变得越来越冷清了。
她很苦恼,想找到一种方式,可以让人们愿意从虚拟的圈子里走出来,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和关心所生活的社区。
▲ 「天然食材是最好的美术课材料」
一天她突然迸发了灵感,在小镇的街道上种菜。民以食为天,每个人都要吃饭,自己在小镇的街上种菜,让大家能够随时随手免费采摘,大家的心是不是就能被收回来。想到就去做,潘牧老太太马上买来蔬菜瓜果的种子,并且找来周围的邻居、朋友和她一起去种菜。
她们先从小镇的各个角落开始。医院的围墙高,还是一根一根的铁栅栏,她们就沿着医院的围墙种了一大圈藤蔓。公交站旁边有一条窄窄的小径,她们种上了番茄。停车场空地大,可利用的地方却少,只有边边角角,她们也没叫它闲着,种上了香草,还在养老院的院子里种上玉米。
为了让自己的首批蔬菜葱葱茏茏,她们浇水,施肥,精心侍弄。一个月后,这些蔬菜给她们捧出了硕果,一棵棵新鲜肥美,香嫩欲滴。过往的行人都对这一棵棵鲜嫩的蔬菜投来了喜爱的目光。看到自己的“招数”起了作用,潘牧喜出望外,在每个菜畦边立上块小牌子,写上“免费供给,任意采摘”,还每家每户地通知,街上种的菜成熟了,快去采摘吧。
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好意思,后来耐不住潘牧的劝说和提醒,盛情难却,都纷纷采摘些回去,吃着的时候发现蔬菜没用农药和化肥,是有机的,味道鲜美,就摘了第二次、第三次。当大家听说潘牧种菜的初衷时,都为之一震,节假日纷纷放下手机,拿起工具加入到潘牧的队伍中来。
角落种完了,就开垦新的地盘,学校围墙外、邮政局门口、铁道角落、警察局门口、公路两侧,每一个能利用的土地都被栽种上了瓜果蔬菜。最后,实在没有地方开垦了,她们来到了墓地,在墓园的入口处撒下了香草的种子……
至此,这个小镇,所有能利用的空地都被种上了蔬菜瓜果,随时都可以摘一个果子入口,随时可以摘一把蔬菜回家,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“随时都可以吃”的小镇。
▲ 「左图: 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疗愈性植物」「右图: 社区大学前的美丽花园」
▲ 「美化学校的田园景观」
▲ 「停车场前的一大片草地」
▲ 「全家一起去种田」
小镇靠卖菜吸引大批观光客
到目前为止70处城镇中的花圃,种植覆盆子、杏子、苹果、黑醋栗、红醋栗、草莓、豆类、樱桃、薄荷、迷迭香、百里香、茴香、马铃薯、羽衣甘蓝、红萝卜,萵苣及洋葱等蔬菜和药草。创办之初仅仅是希望提高德托拜丁粮食的自给自足率,没想到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,原本渐渐没落的小镇竟然重新繁荣起来,成为英国首座能够完全自给粮食的城镇,经过众多媒体的大肆报导,这个靠近北英格兰的小镇变成热门观光景点。为了让这些人饱览小镇的风光,潘牧等人按照栽种的蔬果生长成熟期的不同,设计了不同的游览线路,这样一来,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,不仅能浏览小镇的风光,还能幸运地吃到长得刚刚好的蔬果。
这个项目的重要推手埃斯特尔说:「听起来很疯狂,但这是真的!」德托拜丁原本只有一家旅馆,但為了因应越来越多的「蔬食观光行程」(vegetable tourism),终究开了一家民宿(Bed&Breakfast)。络绎不绝的访客為小镇带来生气,几乎每週都有一团,特别是有来自西班牙、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有机爱好者,他们都希望可以停留久一点,参观当地市集、农场、学校。
▲ 「健康中心前的有机香草」
▲ 「美食拉拉队让美食升级」
社区,是未来地图上的新地标
没有想到这样新颖但简单的构想,竟能使小镇成為未来自给自足生活模式的励志模范。以往用来放置垃圾或提供宠物便溺的地方,转变成种植药草及果树的田园,当地居民不只共同投入付出,并开始採收农作物。这样的体系改善了社区关系,如同《在地的幸福经济》(Deep Economy)一书中提到,社区才是未来边界的定义。这项计画的成功,啟发许多英国及其他国家,开始进行自己的公眾田园计画,如西雅图开始著手种植可食用的森林(Seattle plans edible forest)。
▲ 「街角路边都是可以吃的开心农场」
什么样的土地,开出什麼样的花朵,不管城乡之间如何被界定,或许我们应该重新以「社区」(community)概念来定义,《在地的幸福经济》书中说,现代建筑师和规划师认為,社区最好密度大到能让社区创办学校和商店,但又小到能让一切设施位於适当的步行距离之内。越大的都市中个人被赋予的责任越小,因為忙碌的生活让人们的感情退化;而紧凑的脚步让我们无法帮助他人,如此就算有高经济成长率也不会快乐。
▲ 「婴儿都很有机」
▲ 「让生活更美好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」
从英国德托拜丁的案例我们看到,「社区」才是带动经济成长的新标杆。在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口口相传下,小镇的名气越传越响。跟着的是学习和效仿,德托拜丁小镇周边的几个小镇也开始了这种“种菜模式”。现在在整个英国就有超过30个小镇建成了这样“随时可以吃”的生态小镇,而美国、日本、新西兰等国家也加以借鉴提出建立绿色社区。一位六旬老太,一个想让人们脱离手机回归现实的小尝试,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,甚至影响了英国乃至世界,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,却真实又实际地告诉我们,每个人都有能力让生活更加美好,只要你愿意行动。